东方早报网官网(dfzaobao.com)东方早报.早安上海
在中国古代,相亲是一种传统的婚姻习俗,它贯穿了各个朝代。尽管具体的形式和细节在不同的时期有所变化,但其核心理念——通过一定的社交活动让男女双方互相了解,以便选择合适的伴侣——始终不变。
在西周时期,政府会在仲春二月举办相亲大会。如果彼此看中了,就嘻嘻一笑,互送芍药花定终身。
在唐代,相亲已经变得更为成熟,不但媒人被写入了法律,而且民间更是出现了三个固定的“相亲”日子,分别是“三月三”、“元宵节”以及“同年大会”。在这些节日中,单身男女一旦看上心仪的人,便会请朋友上前自报家门,如对方也有“眼缘”,那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然后彼此留下姓名、地址。待双方回家后各自禀告自己的父母,开始托媒人说媒,按照“明媒正娶”的程序,举行婚事。
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个人权利的增加,相亲习俗也开始发生变化。尽管男女双方在未拜堂同房之前,很难见上一面的情况仍然存在,但人们对于婚姻的态度变得更加开放和自主。
在现代,相亲更多地成为了一场秀,成为了年轻人社交的一种主要方式。伴随着这样的“开放自由式”相亲,试婚、早婚、闪婚、离婚、多婚、玩婚、乱婚的社会现象纷至沓来。
总的来说,中国的相亲文化历史悠久,从古代的政府主办的相亲大会,到后来的固定的“相亲”日子,再到现在的各种相亲节目和活动,都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这些变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个人权利的提升,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于婚姻和爱情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东方早报.早安上海www.dfzaobao.com/讯 更多资讯....
本文由作者笔名:沪小二 于 2024-05-13 05:25:30发表在东方早报.早安上海,本网(平台)所刊载署名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署名人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上海东方早报网不做任何承诺或者示意。
东方早报.早安上海-本文链接: http://zaobao.dfzaobao.com/sh/3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