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東方早報網> 综合资讯> 正文

医护人员职业风险防范措施

东方早报网官网(dfzaobao.com)东方早报.早安上海

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多种职业风险,包括感染性病原体、化学物质、放射线等。因此,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评估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保障医务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1. 职业暴露的医学管理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减少不规范的医疗操作造成的医源性感染,在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或其他体液时,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应该坚持采取必要的防护,避免直接接触。

- 暴露部分的处理:医务人员的完整或有破损的皮肤或被病人的血液或血性体液溅到时,应该立即用肥皂和水充分清洗被溅到的部位;如果暴露的部位是粘膜(如果结膜、口腔),那么应该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所暴露之处。

- 报告:医务人员个人在作好暴露部位处理后,立即、主动向院感科报告,以便尽早征求专家对该次职业暴露的处理意见。

- 评估:处理职业暴露的专业人员通过上述信息,明确了暴露的种类、体液类型和暴露的体液量、暴露源的现状、暴露者的易感性,评估该次暴露造成暴露者发生传播危险性的大小,作出暴露者是否有必要采取预防性用药的决定,以及使用基本或强化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方案(PEP),具体用哪些药。

- 实施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效果越好,最好在暴露后1-2小时之内开始。

- 随访:不论暴露者个人有否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对暴露者进行定期血清学随访。

- 咨询和健康教育:不管暴露者是否需要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缓解其心理压力,采取必要防护措施,防止进一步播散。

2. 医护人员防护的原则

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具体措施包括: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脱去手套手后立即洗手;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 医护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

医护人员的分级防护包括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留观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和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务人员)。不同级别的防护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操作过程。

4. 实验室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

实验室安全性的认识包括对设备和实验室进行安全性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检查安全标准操作规程,这些规程应适用于现有的条件,并与其他的规则和操作过程相一致。此外,应减少利器的使用,培训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上岗培训和复训),确保他们有责任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安全,个人保健也非常重要,例如很小的伤口和擦伤都应以防水的敷料覆盖,患有急性疾病和严重慢性疾病的工作人员不应进入医院生物安全P2级实验室等。

5. 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通过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识别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各种职业暴露风险,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和健康。这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同时,也有助于完善医疗机构职业安全防护体系和应急预案,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东方早报.早安上海www.dfzaobao.com/更多资讯....


阅读全文

 标签上海早报 财经新闻 文旅新闻 综合新闻   上海报纸网站